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很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都是由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而来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守护小微企业,就是培育明天的龙头企业。


然而,小微企业的成长之痛,却是各地一直面临的难题。受限于企业规模,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资源少、缺配套、缺平台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集中帮扶小微企业,为其提供低廉的场地、优渥的政策与完善的服务,小微企业园应运而生。


现实中,小微企业园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开发、企业联合开发、专业机构开发、工业地产开发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模式。站在园区的角度,招大引强难度太大,引进小微企业无疑是更为现实的路径,同时政府也会以认定的形式给予园区适当补助。另一方面。政府以园区为载体,将各个分散的优质小微企业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也能够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过,把企业安置到园区,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后续的运营中给企业输送哪些资源?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给予企业什么帮扶政策?这些才是摆在地方政府和园区面前的现实难题。尤其对要素资源制约较重的中小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从更长周期看,小微企业园区的运营服务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更好的服务企业,才能促进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今天,园区在线(ID:YQZXGZH)结合浙江省小微园的运营情况,总结浙江小微园在运营上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参考。



正文:



1、引进外部机构,提供专业化产业服务


园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小微企业入园有明确的战略需求,除了廉价的办公场地之外,企业更需要专业的的产业垂直服务,如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产业化对接等等。在浙江,很多小微园以共建、合作、外部链接等形式搭建了技术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链专业服务,与企业共同成长。


例1: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联合高校、CRO服务公司,整合园区生物医药发展成熟企业,共建集实验室、仪器设备、GMP标准厂房、中试基地在内的共享平台体系,并付费开放给初创型企业,在节约创业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



2、依托龙头企业,提供专业化产业服务


在浙江,小微园建设的原则是「一园一业」、「一园一品」。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一家龙头企业来带动。园区在线(ID:YQZXGZH)注意到,一些园区以入驻的龙头企业为主导,整合其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集聚入园,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检验检测、品牌联合等方面为链上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共同协调园区产业生态的繁荣。


例2: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依托中芯国际(投资方之一)搭建EDA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域内企业提供从IC电路设计、IP、版图设计、MPW、流片、测试验证、可靠性及量产等一站式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研发生产成本。



3、搭建产业联盟,促进多主体联合创新


产学研各方参与共建专业领域产业联盟,是小微园得到较快发展的产学研协作重要模式之一。在浙江,很多园区通过联盟聚合特定领域优秀产学研各方参与,在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企业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例3: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联结浙江省智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杭州市体外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辉创新新药创制联盟等,建立了创新创业合作新生态。



4、成立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搭建园企沟通桥梁


公共服务中心是园企沟通的重要桥梁、企业稳定运营的关键纽带。提供包括物业管理、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政策申报、政务代办、创业指导、创新支持、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围绕企业实际需求,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例4:台州玉环市成立小微企业园综合服务中心,由经信、环保、财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6个部门10多名窗口审批人员进驻,为入园企业提供工商变更、环保审批、变压器审批、员工参保咨询等「零跑腿」「妈妈式」优质服务。



5、派驻服务专员,政务服务一事通办


在浙江,为了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有地方政府出台了中小天博官方网站专员制度,即在每个园区配备联系区领导、上规升级专员、工业投资专员、数字化专员、金融服务专员、税务辅导专员、安全生产专员等,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企业,企业足不出园即可享受「一事通办」。


例5:湖州市吴兴区选派齐圣科技公司技术专家作为物流装备产业园的数字化专员,针对园区的特色和需求,与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共同研究制定园区数字化个性化方案。园区于2020年顺利获评省五星级小微企业园和省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



6、完善服务配套,满足企业日常需求


有别于传统的科技园、写字楼,小微园区并不是简单的「工厂集聚」,而是公建配套、共性服务的「系统集成」。在浙江,小微园不仅要配备人才公寓、员工宿舍、中央食堂、停车场、商业、咖啡馆、健身房等公共配套。还要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需求,设置设计中心、生产基地、仓储基地等专业性设施,以满足企业和人才使用的需要。


例6:温州市要求,新建小微企业园需集中配套建设职工宿舍、食堂、文娱等生活服务设施,引进研发设计、仓储物流、检验检测、财务代理、人才培训、融资担保、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原则上非生产性用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10%-25%。



7、设立投资基金,投资园区潜力创新企业


园区管理机构或自建,或与社会资本、入园企业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园区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性企业。通过资本注入,一方面让创新能力强、技术层级高的小微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获得支持,发展壮大;而投资方也能从企业的成长中获取投资收益。


例7:宁波创客157创业创新园设立初始启动资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不同类别基金,投资孵化出果壳、唐狮、德玛纳等多家知名服装品牌企业。



8、畅通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


小微企业由于业绩连续性差、盈利能力不强,特别是抵押能力不足,很难难以成为银行服务的对象。在浙江,一些政府(园区)会与银行合作,通过知识产权、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授信,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问题。同时,园区还会通过金融信息宣传、金融峰会、项目路演等渠道(活动),推动更多资本连接项目。


例8:在宁波银保监局和宁波市经信局的牵头下,建设银行、泰隆银行、宁波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与宁波全市23家小微企业园签约,直面银企诉求提供信贷和保险产品,疏通企业融资难题。



9、出台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对政策的依赖性很强,不仅需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更要在操作上精准有效,从税费减免、租金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以针对性的支持。


例9:温州市小微园从厂房购买、设备购买、成本节约、税费优惠、扶持基金、企业融资等方面精准发力,大力度、强举措、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10、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孵化体系


很多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服务生态支持,无法迈过「死亡之谷」。在浙江,有园区聚焦主导产业,设置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孵化体系。其中,众创空间免费(或低成本)为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服务、场地和设施;孵化器依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孵化和加速服务;加速器以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例10:杭州正泰中自科技园以提升孵化功能为重点,突出产业特色与综合化,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打造了「空间+孵化+加速器」的链条式孵化园区。



11、协同孵化,做「孵化器的孵化器」


在该模式下,园区不再是企业的孵化器,而是「孵化器的孵化器」。园区作为产业空间的一级使用主体,招引市场化的孵化器入园;运营商承租物业之后,经过一系列包装和产业化运作,将自己承租的空间再以单间或工位的形式分租给各个创业企业或团队,并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孵化服务。同时,园区制定考核机制,根据在孵企业的数量、质地、获得融资情况等对孵化器的孵化能力进行考核,对优秀的孵化器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予以淘汰清退,确保园区的良性运作。


例11:杭州湾信息港通过引进包括湾区孵化器、微软云、网易联合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在内的12家知名双创平台,发挥各平台资源优势,共同合作、协同招商,打造成为萧山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



12、助企活动,赋能企业经营发展


活动是园区运营的必修课。不仅园区的氛围需要活动来烘托,很多服务也要以路演活动、专题培训、创业大赛等为平台输送给企业。在浙江,小微园区举办的活动多种多样,如针对企业资源对接的活动(创业大赛、路演、沙龙、论坛、对接会等)、经营性活动(专题培训、技术开放日、圈层活动、社群活动等)、日常活动等等。


例12:在宁波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孵化第一课、创业导师门诊、资本相亲会、「缘来你也在这里」、「奔跑吧·创业者」运动会等已成为园区常态化品牌活动。



13、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解决企业用人难题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会减少,求职者和企业难以精准对接。一些园区采取了「线上招聘+线下服务」的模式,一方面搭建线上服务平台,让企业和求职者充分对接;另一方面做好线下服务,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保障。 


例13:宁波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建立「线上网络招聘+线下专场招聘+专业人才专场招聘」企业人才招聘服务体系,仅2020年一年便收获简历近2000份,帮助企业揽获92名人才。



14、借力数字化技术,打造「园区大脑」


在数字经济时代,利用数字化平台推动园区服务提档升级已是未来园区的必然趋势。在浙江,有不少园区已经搭建「园区大脑」,一方面打造集物流人流、消防安防、环保节能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方便园区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可视化互动展示设备,提供园区总览、企业管理、天博官方网站、人员车辆统计等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例14:中节能(湖州)节能环保产业小微企业园利用「园区大脑」。通过接入低碳能源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将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相结合,对入驻企业的用能设备进行在线实时监控。



15、科研工作站多渠道引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些园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商会、校友会等机构在大城市设立驻外引才工作站,作为园区与高层次人才沟通的「桥梁」,通过宣传推介、引荐人才、对接联络、拓展合作、咨询服务等,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招才引智。


例15:宁波中物科技园建立了浙江省首个科技园区类博士后工作站,为园区没有能力建站的小微企业招引博士,同时,作为宁波市博士后工作服务基地,为全市建站天博官方网站。迄今已经为园区和宁波市企业成功引进博士50多名,集聚了400多名意向博士。



16、高端会议引才留才


在浙江,一些园区通过举办高端会议、大型赛事,与当地产业形成循环联动,实现三个功能,一是以会聚智,让更多的项目和人才了解园区;二是以会引才,通过举办赛事或会议,引进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入园;三是以会兴业,打出产业品牌,集聚产业资源,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地。


例16:中物科技园承通过高端学术会议及人才系列会议,积累了大量高端人才及项目资源,为小微园项目及人才引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7、校地共建研究院,柔性引才


高校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一些政府采取校地共建研究院模式,政府(园区)负责提供场地、配套政策和资金扶持;高校负责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企业和引才服务,在产学研转化和人才引进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例17:乐清市与浙江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共建乐清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入驻园区,并投资5000万元建设中试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引进高16 家智能制造小微企业入驻。



18、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


由政府主导的小微园,管理较规范,但容易加重财政负担;而且受困于体制机制,政府往往无法完全放开手脚。聘请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开发和运营,能在其熟悉的产业领域,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精准有效的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例18:长兴南太湖物流园于2017年起委托传化集团传化公路港专业运营团队对园区进行管理,通过专业化运营,全面提升了小微企业园区管理水平。



19、强化企业入园管理


入园管理是业态管控的第一道防线,在浙江,小微企业入园,要经过「报送材料—入驻评审—入驻审批」的程序。即园区对企业入驻申请进行初步筛选,对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由评审小组进行论证和评估;企业通过评审后,再将评审意见提交至有关部门审批。


例19:温州市要求小微园实施企业入园合同管理,优先引导科技型、成长型、特色型、环保型等小微企业入园,明确入园达产要求,实行履约管理;对入园企业和小微企业园区全面开展亩均论英雄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扶持政策挂钩。



部分案例来自网络公开报道

文章来源:园区在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