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园,就是围绕特定产业领域做精做深并形成特色,其显著特点就是特定产业资源的高密集度,有上下游的交易便利、有集成的供应链需求、有流动的人才资源、有接力的技术研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经营和产业经营的规模效应。而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的“特色”,就要遵循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通过“产业发展集群化、企业需求规模化、平台设施共享化、要素资源流动化”,来凸显其产业高密集度带来的规模优势。


一、产业发展集群化,营造园区品牌效益
特色产业园的“特”,首先在于特定产业的集聚和集群。从园区发展来看,特色产业园更容易打响园区品牌,增强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园区向上获取各类政策支持。对地方政府来说,建设特色产业园实现主导产业的聚焦,更有利于形成产业政策、招商、服务等资源合力,有利于建设根植性的产业链条,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区域产业竞争中更有竞争力。
在产业集群化方面,要对特定产业链进行详细的解构分析,绘制清晰的产业链节点图,选准可作为产业切入点的产业链环节,或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环节。评估园区产业优势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带动性和依赖性,对带动性较强的环节可依托市场的力量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对于依赖性较强的环节园区应主动出击,招引相关的企业入驻。
  链接: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2013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嘉定区政府共同成立了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2018年,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牵头建设了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为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奠定了平台优势。通过与汽车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嘉定形成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产学研用”的闭环和集聚。
嘉定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一体两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是张江,“两翼”分别是临港和嘉定,其中嘉定重点发展以传感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及物联网芯片产业。2019年,嘉定工业区设立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重点聚焦智能硬件、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领域,发展基于MEMS半导体工艺,涵盖力、光、声、热、磁、环境等类目的智能传感器产业。
目前,园区已集聚沪硅产业、新傲科技、中科神光、迈柯博、联影微电子、禾赛科技、水木蓝鲸半导体、共进微电子、利扬芯片、道生物联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遍布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材料、系统、应用、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不同环节。

二、企业需求规模化,增强园区运营属性
特定产业集聚造就了企业需求的规模效应。从园区自身的运营角度来看,同类产业的企业需求表现较为一致,特色产业园能够整合企业的这些共性需求,培育和发展针对性天博官方网站,如人才培训、集合采购、集合营销等,提高园区的运营能力,实现园区运营公司的自我造血。
一般来看,特色产业园可以运营的业务包括企业经营所需要的人才、金融、财税、咨询等服务,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包括仓储物流、产品销售、技术研发、原材料采购等。抓住企业的规模化需求,不仅可以助力企业降低负担,集中优势资源,提升经营效益;还可以拓宽园区的经营范围,提升园区的运营效益。

  链接:上海奉贤东方美谷  
东方美谷(原奉贤现代农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占地18.49平方公里。“东方美谷”不是一个物理概念上的园区,而是一个以奉贤区全域为载体,以“美丽健康”概念相关的产品轴、服务轴、产业轴3大坐标系构成的“三维立体产业体系”。
在产品轴坐标上,由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构成;在服务轴坐标上,由原料采购、ODM设计、OEM生产、检验检测、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等配套功能构成;在产业轴坐标上,通过产品展示、用户体验、美容护理、医药保健、贸易流通、互动咨询等“产品+服务”业态,实现应用拓展和价值链延伸,构成一个多层次立体系统。
抓住企业的共性需求,东方美谷设置了研究中心、监测中心、展示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体验中心、行业服务中心、专家指导中心等八大中心。比如营销中心借助展示中心的载体功能,依靠“互联网+”手段,加速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品牌推广和市场开发;行业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和专业服务,如协助代办进口化妆品报批、行业资质认证与申请以及各类协调服务。

三、平台设施共享化,节约投资建设成本
今天,在日益激烈的园区竞争环境中,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园区发展的竞争利器,越来越多的园区将运营重心放在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好,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开拓市场,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有效地提升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从特色产业园来看,因为同一产业的集聚,园区更容易在公共实验室、技术交易、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产业基础设施等建设上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因为集合的共性需求足够多,园区自营或引进第三方机构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都更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以下罗列了可以共享化的四类公共服务平台。

  链接:上海碳谷绿湾  
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规划面积13.19平方公里,位于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核心位置,东临上海化工区、南与上海石化毗邻,重点发展绿色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已形成集研发孵化、生产制造、检验检测为一体的专业化工新材料基地,是“上海湾区”的重要产业平台。
上海碳谷绿湾为上海特色产业园之一,95%以上的产品跟“碳”都有密切关联,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等新材料。园区是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区配套园区,与“上海化工区、上海石化”跨区域实现要素资源共享。
实现“基础设施共有、功能平台共享”的有公共实验室、专业仓储设施、化工公共管廊、碳纤维技术研究院、污废处理设施、化学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园区企业所需氢气、氮气等工业气体,均由上海石化通过管道系统提供,内部企业也可便捷地获得价格更便宜的原料。

四、要素资源流动化,培育园区创新动能
发展特色产业园,有利于推动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流动,促进优质资源向产业链中的重点企业和创新企业倾斜。尤为关键的是,特色产业园可以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在园区内部形成集聚和流动,这种内部流动大大提升了园区的创新效率,使园区有效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内驱力。

在园区运营中,可以围绕特色产业链建设人才库,与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建立广泛链接,促进人才资源的吸纳和培养。可以构建开放的技术交易机制,围绕特色产业链搭建技术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结合技术交易需要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并购等股权投资基金,形成活跃的技术接力棒机制,让创新的火花和成果有机融入产业链发展。

  链接:上海张江药谷  
上海张江药谷为张江科学城的核心板块,与上海医谷(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在产业链上紧密联系。基地一期占地约1.5平方公里,以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服务机构和跨国公司产业化项目为主,还有部分创业孵化企业;基地二期占地约1.5平方公里,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园、研发A区、研发B区等,培育了一大批生物医药瞪羚企业、准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
张江药谷已树立了创新药的“张江品牌”,布局有中科院药物所、国家新药安评中心、张江药物实验室、蛋白质设施等数十家科创基础设施,拥有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形成了创新要素密集、创新药成果突出、产业综合实力突出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张江药谷培育的一类新药上市数量近全国的1/3,张江药企在长三角辐射溢出项目超200个,在全球开展的创新药临床试验项目超50个,2020年跨境技术许可交易量占全国的近30%。


文章来源:东滩智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